新国智库

 
 
 
 
 
  • 新国智库
  首页 > > 中心活动   

新西兰央行经济学家:中国对于新西兰经济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15-04-0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2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占世界GDP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2%增加至2013年13%,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位居亚太地区的新西兰从中国经济增长获得了可观的收益。新西兰央行经济学家罗斯・坎达尔(Ross Kendall)于2014年6月发表了题为《新西兰和中国的经济关联》的政策分析论文,就“中国对于新西兰经济意味着什么?”进行了分析。其主要观点有:

第一,尽管中国已是新西兰最大的贸易对象国之一,但中国对于新西兰的经济意义不仅仅在于两者的直接贸易关系,更重要地是中国对新西兰贸易条件―新西兰购买和销售物品的全球价格―的间接影响。

中国是仅次于澳大利亚的新西兰第二大贸易对象国。在截止于6月的2014年度。对中国出口和进口额,分别占新出口和进口总额的19%和14%。(按,根据新西兰统计局数据,2014年中国已经超越澳大利亚,成为新西兰第一大贸易对象国。)

新西兰出口中国的产品集中在奶制品、肉类、林木等大宗初级产品,进口中国的产品集中在制造业产品。此外,留学和旅游也是新西兰对中国出口的重要服务业产品。

第二,中国经济增长对新西兰的出口物品和进口物品的真实国际价格产生了利好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大大增加了世界对初级产品的需求,而这推高了新西兰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无论这些商品销往何国。尽管中国从国外进口的奶制品集中于全职奶粉,但随着时间的迁移,其他各类奶制品的国际价格也同步上升。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新西兰从中国的进口商品。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如纺织业和成衣业)的竞争力推低了其产品的国际价格,从而使新西兰的进口整体收益,无论它的进口来自那个国家。

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新西兰使用一定量的出口商品,能够换取更多的进口物品,从而使新西兰的同等的生产量具有了更高的真实购买力。这一购买力的增大对国民收入的增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西兰自2001年以来的GDP的增长中有四分之一可归因于贸易条件的改善。

第三,贸易条件改善还促使新西兰的真实汇率上升,从而使购买进口商品的所有的消费者和企业增加了他们的购买力。尽管新西兰的贸易条件波动相当大,在最近的几个月中奶制品价格急剧下跌。但是,即便是在目前的水平上,奶制品的真实价格仍旧显著高于2003/04的水平。新西兰的整体贸易条件高于1980年代和1990年。

第四,中国近年的经济增长减速和结构调整改革会对新西兰经济产生何种影响?坎达尔设想了在走好与走坏两种不同的情景下中国对新西兰经济的影响。

如果在走好的情景下,中国经过改革,成功地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保持强健的增长。在这个情景下,中国的投资增长率极有可能下降。但是,与澳大利亚出口商品以与投资密切相关的硬产品(如铁矿石)为主不同,新西兰的出口商品以与城市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软产品(如奶制品)为主。因此,中国因调整投资率而导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对新西兰的影响将远远低于对澳大利亚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成功,城市人口的继续增加,中国对“软”产品的需求将会继续增加,新西兰可能从与中国经济的直接链接(对中国进出口)和间接链接(总的贸易条件)中获益。

如果在走坏的情景下,中国的经济结构因既得利益的阻碍而受挫,投资率持高不下,从而可能导致金融体系崩溃,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率急剧下降。这一局面果真出现,可能从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两个方面对新西兰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如果改革失败和经济增长下降长期化可能对城市居民的收入和就业产生消极影响,把中国推入消费需求增长长期停滞的时代,最终减弱对新西兰的软产品的需求。尽管中国对新西兰的软产品的进口对新举足轻重,但它对这些产品的消费仅占全球消费总量的一小部分。与此相反,中国的GDP仅占全球的13%,但却消费了一半左右的全球铁矿石产量。然而,即便如此,中国经济改革失败仍旧可能以间接的即影响新西兰贸易条件的方式,给新西兰经济带来消极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急剧下降,可能影响新加坡在亚太地区的其他主要贸易伙伴(澳大利亚的矿石产品出口,日本等国对中国的资本和中间物品出口)经济增长,从而影响到它们对新西兰产品的进口。

原文为:Economic linkages between New Zealand and China . AN2014/06 . RossKendall . October 2014. Reserve Bank of New Zealand Analytical Note series.

http://www.rbnz.govt.nz/research_and_publications/analytical_notes/2014/an2014_06.pdf



厦门大学新西兰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光教授整理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