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论文

 
 
 
 
 
  • 工作论文
  首页 > > 中心活动   
<

【黄捷】新西兰新任总理:是搭顺风车还是凤凰涅槃?

发布时间:2017-05-21


本月12日,国家党议会党团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内阁总理,呼声最高的比尔·英格利什(Bill English)如愿当选,保拉·本内特(Paula Bennett)则顺利成为了他的副手。至此,由前总理约翰·基突然辞职所引发的新西兰政治变局暂告一段落,英格利什将拿过“最佳拍档”约翰·基的接力棒,领导国家党与新西兰直至明年十一月的大选。





而明年大选,则无疑是对英格利什的最大考验。届时,他将面临来自包括安德鲁·利特尔(Andrew Little,工党党魁)在内诸多对手的有力挑战。在国家党的“后约翰·基”时代,英格利什能否延续前任在选举中的强势,仍然存在一定变数。这种不确定性,既来自对手的压力,也来自外界对英格利什领导选举能力的些许存疑。要知道,英格利什继任总理是今次头一遭,而作为国家党的掌门人则属于“二进宫”。




早在15年前,英格利什就曾当选国家党党魁,还领导了该党2002年的大选。然而在是年大选中,国家党一败涂地,所获选票(20%)是该党创建以来最低的一次,英格利什也于次年引咎辞职。这段“小插曲”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政治前景,也势必给明年的大选增添几分悬念。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英格利什与国家党在那次大选中的表现。




2001年,英格利什接替“铁娘子”珍妮·希普利出任国家党党魁。彼时的国家党早已褪去了1990年代长期执政时的荣光,选民们的记忆更多地留存在1996-1999国家党-优先党(NZ First)联合执政时期的混乱。那届政府是新西兰在进行MMP(混合比例代表制)选制改革之后产生的第一届联合政府,由吉姆·博尔格(Jim Bolger)领导的国家党与温斯顿·皮特斯(Winston Peters)领导的优先党联合执政。但二者的联盟并不稳固,皮特斯的多项主张受到国家党议员的反对,博尔格在党内也逐渐丧失话语权,最终,希普利取代博尔格成为新西兰第一届女总理,两党联盟也在不久后瓦解。第一届联合政府的动荡与内耗对新西兰社会发展多有制掣,选民对国家党的政治信任也因此下降。



1999年大选,处于上升期的工党在新西兰另一位女性政治明星海伦·克拉克(Helen Clark)的率领下大获全胜,且工党-联盟党(Alliance)联合政府在三年执政期内表现良好,在2002年大选前夕,各项民调均表明克拉克政府将极有可能取胜。例如,新西兰选举研究(NZES)的数据即显示,在选举开始前的623日,有54%的选民表示将投票给工党,仅有24%的选民偏向国家党。30%的分差清晰地反映出两党之间的巨大差距,可以说,英格利什接的可不是一个好盘。


可是,这仅仅是选战刚刚开始时数据,在各党招兵买马、摇旗呐喊一个多月后,国家党的支持率不升反降。NZES数据显示,到727日,仅有20%左右的选民愿意投票给国家党,而这也基本上是他们最终的得票率。对于这一窘况,当时领导国家党选举的比尔·英格利什难辞其咎,在相同的6.23-7.27时间区间内,民众对英格利什的认同感仅在10%-18%之间徘徊,而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克拉克在最高峰时的支持率甚至突破了55%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最重要的,是竞选策略上的失当。2002大选中,选民最关心的依序是健康、教育、治安、环境、税收与经济等议题,然而在所有议题中,国家党仅在教育以及并不重要的国防方面抢得了先机,而工党却在绝大多数的焦点议题中获胜。选民的态度也很说明问题,约有25%的选民认为工党的理念与承诺“get”到了他们的点,对比国家党则仅有“15%”。可以说,缺乏清晰而有说服力的政策指向性与目标锁定性是国家党失利的一大原因。而作为党魁的英格利什,同时也是国家党大选的“指挥官”,却无法及时感知民众的政治需求与期许,也未能输出有吸引力、说服力的政治理念与承诺,他显然要对此负起主要责任。与此相对应的是,其他中间偏右的政党,如优先党与行动党在鼓舞选民方面,做的要远比国家党出色。NZES数据显示,到7月底,民众对优先党的政策好感度逐渐从最开始的不足5%攀升到了10%左右。而行动党则做的更加出色,他们的好感度一直都在10%上下波动,最高时接近12%。在政治营销(Political Marketing)理论中,选民如顾客,政党如企业,而党魁就是CEO,政党的经营策略必须根据选民的需求变化而及时调整,调整滞后或者方向不当,都会导致“政治产品”滞销,从而使政党陷入运转危机,对此,CEO必须负责。可以说,在2002年选战中,英格利什并不是一个很好的CEO,国家党的“经营性危机”并没有在他任上得到很好解决。




其次,同样重要的,与约翰·基相比,英格利什的领导魅力与沟通能力相对欠缺。约翰基的执政能力毋庸置疑,在位八年,他不但领导着新西兰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还能及时、准确地把政策、理念传达给内阁与公众,正因于此,新西兰著名媒体人麦克·霍斯金(Mike Hosking)将约翰·基称之为他“有生之年所见过的最出色的总理”。相较之下,英格利什是一个勤勉的工作者,却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出色的演说家,他的施政成果有目共睹,尤其是在财政部长任上,然而,你很难发现在他将近30年(1990-2016)的政治生涯中有过令人印象深刻的言论,近期在接受电台采访时,他也自嘲自己的特长是“乏味”。而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无论在领导竞选还是领导内阁的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项素质。如今顺利继任,英格利什应该向赋闲在家的约翰·基好好取经,当然,必须赶在前总理先生和夫人开始他们的环球旅行之前。



回头看,2002年的惨败只是英格利什漫长政治生涯中一段不大不小的波折。毕竟,当时的他更像是一个在党内初掌大权的“一年级生”。大选后的2003年,国家党在民调中的表现依然糟糕,英格利什也随之黯然辞职,接替他的是唐·布拉什(Don Brash)。“失利者负责,潜力者上位”,民主政体中的政党政治即如此运转。



然而,2002年至今已将近15年,在这段时间内,英格利什一步一个脚印,从普通议员到升至副党魁,再到约翰·基内阁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最后继任总理,可算得上是一个经典的“凤凰涅槃”式逆袭。著名时评家瑞秋·斯莫里(Rachel Smalley)曾这样评价:如今的英格利什已经是世界上最受人尊敬的财政部长之一,他成功地在每一个重要时期领导着新西兰经济向前发展,这其中就包括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正确掌舵。根据今年发布的新西兰财政报告,在过去的三年中,新西兰均保持了2%-3%的经济增长,居于发达国家前列,这与英格利什的工作密不可分。鲍勃·迪伦(Bob Dylan)在《答案在风中飘扬》中有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为男人?”也许,我们能在很多人身上找到答案,而英格利什无疑就是其中之一。面对失败与质疑,这个不善言辞、曾做过多年农场主的男人默默耕耘,用漂亮的工作成绩单给出了最好回应。“乏味”在他这里,成为了沉稳的代名词。




对英格利什来说,当前的利好是,在多项民调中,包括UMR ResearchFairfax-Nielsen等,他与国家党的支持率均处于领先位置,这显示了选民对英格利什团队的认可。如果他们明年顺利拿下大选,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新西兰公共政策的可预见性与延续性,基于约翰·基总理的高声望,这也是新西兰民众与国际社会所希望看到的。而15年的沉淀与历练,尤其是在约翰·基政府中担当“二当家”的这段时间,也足以让英格利什成长为在领导选举方面更为成熟、老道的“二年级生”。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可以预见,明年的大选,或许就是英格利什的正名之战。




黄捷  厦门大学新西兰研究中心研究生